个人研究总结怎么写
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经意间已经告一段落了,经过过去这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已然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变,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工作总结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工作总结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个人研究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研究总结怎么写(精选篇1)
这学期以来我积极投入了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科研子课题《教师教学技能创新研究》课题。回顾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一、教学方面
1.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的了解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本学期我想要练就自己过硬的业务能力,很重视对每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教材解读,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系统的了解、分析教材,明确每一单元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考虑教法,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2.写好教学反思、随笔,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哪里做的不够好,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随时写下工作中的点滴,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留下宝贵经验,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主动学习,注重过程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完成教学任务所需要的一系列行为方式,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很重要因素。它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是教师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与学生交互作用的最直接方式,是教师从教创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课题研究重在过程,这是我校参与课题研究老师的共识。而我更是努力经历真正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知识,我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追踪先进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养。积极吸收。
通过阅读,我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主动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那么整个教学都只是教师在演"独角戏",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互动的大舞台,在学习的这台大戏中,教师必须把主角的位置还给学生,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他们自己"说了算",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今年是我区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新课标的精神。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研究新课标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用于创新。首先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注意写教学后的教学反思。反思教学也都是我在教学之后的真切感受。注意在研究学生的教学反馈,我发现班级学生的倾听习惯很有问题,课堂上,学生虽然思维活跃,竞相发言,但背后隐藏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学生只想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很少能静下心来听别人说,少部分学生走神或开小差,缺少倾听意识和能力,更缺少"扬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心向,导致课堂很热闹,但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学习效率低下。
由此我也着重从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角度入手,开展研究,搜集并阅读了大量相关理论文章和教师经验论文,在充分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班级学生的倾听习惯现状作了分析,设计并采用了一些措施尝试着进行了实验: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同时通过课堂学习制度的制约以及改进课堂的交流方式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被动倾听,着力培养班级学生的倾听能力。一阶段的实验让我明显感到学生的进步,学会了听他人之言,取其之长进行补充发言,课堂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从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就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
四、乐于尝试,重在实效
在研究过程中,学校为教师创设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让教师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调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本学期,虽然我未曾有机会在其中扮演尝试者,但我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总是积极参加研讨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和同事们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同时,我更认真备课,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试着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随堂课。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感觉自己在慢慢地成长着,进步着。同时,我也发现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匮乏,制约着我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开展,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将更积极地开展研究,以期获得更大进步。
个人研究总结怎么写(精选篇2)
在实施“诱思探究教学”课题以来,我围绕着自己的研究课题,踏踏实实地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仅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有如何研究,怎样继续研究下去的困惑。下面我就将这阶段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培训中学习
学校多次召集了课题组的成员进行探讨。从此次培训中,我学会了如何制定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以及接下来该如何操作等。研究进行一段时间,正当自己迷茫时,区教研室有举行了两次课题培训,这次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几个小课题主持人的现身说法,给了我不少的信心和鼓舞,也化解了我心头的困惑。
二、在书籍中提高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得真好。在研究过程中,我不断地向书籍学习,我读了:课程标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新教育之梦以及课题杂志、报纸;另外,我还从丰富的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理论。从中不断汲取营养,扩大自己的研究思路,寻找更多、更快、更好的方法。
三、在课堂实践、反思中提升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本学期,我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用自己的教学设计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设计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要想学生在课上能改变沉默的现象,我首先从教学设计入手。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在分析学情、教材与学生的年龄、心里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适合本班学生的教案。寻求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看图,教师给诱思探究的示范,降低难度,让学生想说、会说。再设计时为了让学生有自信心,特别精心设计了一心激励性语言,消除学生顾虑,让他们敢说。还制定了课后拓展作业,进行一系列的评价、激励。
(二)教学反思
成功=经验+反思。要想使自己的研究有所成就,有所突破。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修改、完善。在研究过程中我学会了反思。我精心设计,用心感受,看自己的设计哪个环节适合学生,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好,今后继续运用诱思探究法。看哪个环节学生不喜欢,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进行改进诱思等。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我养成了反思的习惯,不仅课后进行反思,对于平时的数学课也有意引导学生说,并及时写下反思。另外,我还对学生进行了个体分析。以点带面,从一个学生身上找出好的方法,然后在全班试行。这种方法对我的个人课题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本学期实实在在地进行了“诱思探究教学”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收获着希望,收获着快乐,本班的教学沉默现象有很大的改观。
个人研究总结怎么写(精选篇3)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提供学生发问的前提条件,是培养提问题能力和养成提问习惯的有效措施。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学会创新的切入点。如何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呢?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故事、游戏、儿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内容)与生活的实际内容(直观情景)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我在教一年级上册的《有几瓶牛奶》时,我就以笑笑数完牛奶遇到了难题,需要孩子们的帮助做为导入,让孩子们根据画面的内容提出问题:“左边有5瓶牛奶,右边有9瓶牛奶,一共有多少瓶牛奶的问题?”从而导出课题,这样的导入方式新颖,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被带入新课内容的学习中去了。又如元仙妹老师上的《9的乘法口诀》,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屏幕显示校园,接着又看到一辆汽车运来了许多花卉。师:看到这些花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经思考提出了:这些花有什么用?有几种品种?买来多少盆花?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就会引起好奇心,开启思维,引发探索,为下面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架起了桥梁。
(二)、教给质疑方法,防范于未然提问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就会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因此,教学中不仅要创设情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发质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解决,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地调动他们不断探索真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质疑,进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让学生掌握结构,明确质疑方向
教师要在领会教材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从教材结构入手,把握知识之间联系,以此作为指导学生质疑的重点,做好示范提问,教给质疑的方法,为今后学生学法迁移,独立质疑做好铺垫。例如:“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中的笔算部分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有五个知识点:乘数是两位数积不进位的乘法;乘数是两位数积有进位的乘法;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师在教“乘数是两数积的进位的乘法”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例题的特征、运算顺序、部分积的定位、计算结果等方面进行质疑,为后面学习多位数乘法质疑做好铺垫。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就可以对照“乘法是两、三位数乘法的质疑方法进行类推,从而懂得从例题的特征、计算顺序、商的定位、怎样试商、被除数中间不够除怎么办、被除数末尾不够除怎么办等方面提问。
2、让学生把握要点,提高质疑水平
学生明确质疑方向,通过正确迁移,已具备了一定质疑能力,并不意味着每个问题都能问在重点处、点子上或问得恰到好处。因此,还要让学生把握知识的要点。一是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为值得怀疑的地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二是已经理解的学生可以提问,考考教师和同学;三是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即在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四是在知识的“结合点”上质疑,即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上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五是在“认知冲突”中找疑点,即新知识同自身原有认知结构矛盾冲突的地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六是大胆猜想、联想、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七是从课题、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定律和公式上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样一来就为学生提供发展潜在能力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人机会得到锻炼,从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在这样民主和谐氛围的课堂里,就会为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而自豪,学习的积极性势必倍增。
3、在数学课堂中设计出学生混淆的题型,以错误形式出现,这样既可以加深印象有可以防范于未然。
(三)、引导、类推、迁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质疑和释疑的关系。质疑是一种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学生有了质疑的能力后,还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生成的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步骤,才能逐渐独立地策划学习活动,自己学习同类知识,从而真正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例如:在面积公式的推导方面,当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除要求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矩形知识,懂得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面积外,还要让学生知道运用化归的思想,动手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找到新图形(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相应等长关系,从而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一旦有了化归的思想,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就会主动地提出能不能也把三角形割补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来计算。另外还要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探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又能拼出已学过的什么图形?从而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学生就会利用类推、迁移、化归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用一个梯形可割补成已学会的图形,从而懂得可用多种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一旦学生整体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学会数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数学学习能力,那么在此后学习类似的圆面积、圆柱体体积等等的计算时,他们就能自己主动地、有的放矢地探索,化圆为方,推导出圆面积、圆柱体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教材中在类同关系的内容很多,如“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表内乘法”、“多位数的读法”、“多位数的加减法”等等,都可以这样举一反三,找出规律,高效率地学习,解决问题,而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就会信心百倍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四)、交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现在的学生普遍成在懒动脑。对于问题的出现他(她)们不知道如何下手,远远不能跟新课标结轨。 再 加上老师们只注重数学知识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注重方法而忽略数学思想,从而导致学生只能按方法解题而不能按思想解一类题。我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的教学,交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一是由已知条件入手去分析问题;二是由问题入手去分析问题。特别是二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大多数数学老师忽略了。
(五)、加强实践活动
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多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经历体验数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真正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①结合学具制作和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课前让学生充分制作好一套学具:圆锥与圆柱等高等底的、等底不等高的、等高不等底的、还有既不等高也不等底的几组学具。导入新课时让学生先猜测,圆锥的体积计算可能与什么有关?(生:与圆柱体积有关)。接着让学生用每组学具量一量沙子,发现每组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并把发现的事实填在老师预先发的表格里,再让学生合作交流,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自己得出圆锥体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从而导出圆锥体积公式v=1/3sh。②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积极地参与生活实践。如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知识后,让学生制作一个装密饯的圆柱体。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公式后,算一算本班教室的面积。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或其它的形状行不行?为什么?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思考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作为数学老师要有激趣的数学语言;要有设计出学生质疑的数学问题;要有创造性地使用驾驭数学教材的能力;要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陌生为熟知的数学头脑;要树立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方法的数学理念。学生就会从数学题海中走出来,就会爱上这一科。
个人研究总结怎么写(精选篇4)
20__学年是忙碌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开学伊始,我就参与到了紧张的市青年教师素质大赛区级选拔中。对新基础教育的研究也在这过程中展开。
学情分析
这次我执教的课文是《江雪》,两年前的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我曾经以它获得了区一等奖,原本以为,这样我上起课来会得心应手,因为教案很熟,目标明确,但是真正试教起来,问题却不断冒出来。学生没有两年前的学生水平高,诗歌的意思理解不够深入,诗歌的深意领会不到,即兴的引导效果不理想,课堂上要想扎扎实实,就会很拖沓。
分析原因,可能会是一下一些原因:首先,虽然我所面对的学生跟两年前一样都是四年级,但是两年前那是在11月份,学生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四年级的学习,而我所面对的只能算是挂了四年级牌子的三年级学生,当这么一首字面上通俗易懂的诗歌要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时候,学生都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怎么去理解;当引导他们去感悟诗人要借助诗歌表达的情感时,他们呆若木鸡。一连串的打击让我不得不从两年前这堂课的胜利中清醒过来,重新审视现在所面对的教学状况。
课前交流
原本很不重视课前五分钟交流的我,在一次次试教中,越来越认识到课前交流的意义所在。在课前交流中,需要去捕捉学生的各种信息,哪些是能说会道思想深刻的,哪些是凑热闹的,这对正式教学中调控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更便于特长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起来,让他们也有收获有提高。
课前交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好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在教学中更加投入,从而在一堂课中收获更多的东西。
教学控制
一直感觉,与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教学时间总是不够,拖堂之类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一次次的磨课过程中,这样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在听课专家、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认识到上课时必须进行必要的教学控制,每一个教学任务都应该预设好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对自己要严格要求,控制自己的语言不能罗嗦,不能含糊不清。而且在教学评价语中也不能单纯为评价而评价更应该对学生做出指导,甚至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
教学激情
很多次试教下来,对教案越熟悉就越会陷入走教案,对学生的不可预知则更加让人心里产生很大的压力,于是教学激情总是释放不出来。一堂课上下来总感觉太沉,自己和学生都没有投入,都在摆花架子,互相配合一下而已。但是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教研室老师的指导,我逐渐开始控制自己的情绪,力争使自己完全投入到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即使前面有些环节处理不好,也不应该放弃,因为学生的受益不是一个两个环节的问题,应该尽自己所能让学生在一堂课上获得最大的收益。
教海深邃,探航漫长,但是在这漫漫的探航过程中,收获的却是无限的乐趣,这乐趣是建立在对痛苦的回忆上的,因为这些痛苦的回忆失败的教学更能促进一个人的成长。
个人研究总结怎么写(精选篇5)
匆匆忙忙之间,一学期又已接近尾声。加入新基础不觉已有三个年头了。在过去的几年中,虽说一直是实验中心组的老师,但一直没有上过新基础的研究课,没有机会被专家捉过“虫”,而只是以听课者的身份参与研讨,心中不免觉得有所缺陷。本学期,学校领导安排我执教了一节新基础研究课,这激起了我的极大热情。回顾整个研讨过程,从开始的选题,到独立备课,到集体备课,到专家评点,到反思重建,这一系列过程,让我感受到我们学校新基础研究团队的强大力量。学校教科室、教导处领导的帮助引领,专家同行捉虫点评,使我受益颇多。我也愈发感觉到,我对新基础的研究还是那么肤浅,迫切需要更进一步的提升。
我对自己本学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觉得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地完善自己:
一、阅读书籍,吸取营养。
研究越是进行得深入,越是觉得自己知识的贫乏,越是感觉需要有“营养源”
给予丰富的营养,使自己能变得丰满起来。因此,利用空余时间大量阅读各类书籍,这无疑是我目前最需要做的。
二、挖掘资源,创造资源,充分利用资源。
从新基础教育的研讨课上,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这方面的不足,需要多多历练。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正确观点,创造性问题,要给予充分鼓励,积极发挥正面引导作用。把错误资源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创建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学生间不同组合的双向互动,使课堂教学在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发表有创见的意见中,呈多元化,变动态势发展。承认“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这一个”,每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同样的速度,沿着唯一的途径,达到相同的重点。把差异当作一种财富和底蕴,研究差异,发现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
三、创建放心的氛围,开放的心理。
人的思维只有在一种相对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得到积极的发展。教师应该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鼓励、帮助有缺点,能进步的学生;对学生战胜困难和创造性行为给予支持;宽容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苦恼;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自己的手;在他们争执不下时给予理性、公正的评价。多一点微笑,少一点训斥;多一份温暖,少一份冷漠;多一点肯定,少一点指责;多一点鼓励,少一点限制。课堂上,尤其要有开放的心态,因为只有开放的心态才能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孩子们乐学、爱学。同时,也要有开放的教学设计。正如邵兰芳校长所说:只要目标把准、层次弄清,可以粗线条地设计教学,更大胆地开放自己的课堂。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更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
四、增强教育机智,灵活处理生成性问题。
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已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要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况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应该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成为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感受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欢愉。这将是我的奋斗目标
“从传统教育的模式中挣脱出来,在新基础教育的空气中呼吸,用新基础教育的活水滋养课堂。”这是我们实验教师的追求,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主的发展,这是我的最大心愿。